《探秘口碑经济:互联网时代好产品的传播密码》
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呀,都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,是好产品的时代,可到底啥样的产品才能算得上是好产品呢?有人可能会觉得,自己的产品拿了好多奖,各项指标也都是顶尖的,这应该就是好产品了吧?
但其实还真不一定哦。好多拿了大奖的产品,最后发现不过是平平无奇的平庸之作呢,甚至有些奖项,只要花钱就能买到,根本就不能代表产品真的好。真正的好产品,得是消费者打心底里认可的才行呀。
在过去呢,消费者对产品是喜欢还是讨厌,很难一下子就知道,更没办法大范围传播出去,所以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办法来给产品判断好坏。不过现在可不一样啦,咱们有了一种更直接的方式,这就是“口碑经济”。
概念:口碑经济
给大家讲个例子吧。有个8岁的小朋友叫小米,参加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英语培训。大家也知道,教小孩子英语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,除了老师得母语是英语外,最好还得懂一些儿童心理学呢。小米参加的这个培训,是请美国的小学老师通过互联网来教中国小孩子英语的。有人在旁边看了一整节课,发现小米可喜欢这个培训啦,效果也确实很不错。
这人呀,就“忍不住”了,这里的“忍不住”可重要啦,然后就拍了张照片分享到了朋友圈。
要知道,这人的微信里可有好几千个好友呢,很多都是企业家学员、各大公司高管、业内知名人士之类的。所以呀,这人分享产品的时候那是相当慎重的,因为这可关系到自己的信用呀。以前就经常有企业家朋友跟他说,想付钱让在朋友圈帮忙宣传下产品,都被他拒绝了。为啥呢?因为他知道,自己宣传的每一样东西,那可都是在给自己的信用做背书呢。
但这次就没忍住分享了出去。嘿,这一分享可不得了,发完之后,好多朋友都留言或者私信问:“这是哪个网站呀?我也想给我家孩子试试呢。”这人就告诉了他们。
过了几天,朋友们又都回来了,问:“当时是用哪个名字注册的呀?”这人就纳闷了,问干啥呀。朋友说,那个机构说会给推荐人送10节课呢。这人一听,这敢情好呀,然后自己账户里就多了好多课。
这人可高兴了,又“忍不住”想再分享一遍。
大家发现没,这第一次“忍不住”和第二次“忍不住”可不一样哦。第一次是因为产品好到让这人愿意用自己的信用为它背书;第二次呢,是因为受到了奖励。
从销售的角度来看呀,销售是等于流量乘以转化率再乘以客单价的。就因为这人的分享,这个产品获得了好几千个免费的流量呢,而且因为这人的背书,这几千个潜在客户的转化率也特别高。
所以说呀,口碑经济呢,就是产品好到一定程度,让用户“忍不住”发到朋友圈,这样就能明显提高销售公式里的流量和转化率啦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这可是那些真正好产品的红利呢。
好产品的定义:
以前在各行各业呀,判断好产品有很多不同的间接标准。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好产品有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直接标准,那就是:好到让用户忍不住发朋友圈。
在传播方面呀,一直有个叫做POE的概念。P呢,指的是Paid Media,就好比在报纸上登广告、冠名赞助电视节目这些,是要花钱的;O指的是Owned Media,像是企业自己的公众号、官网这些,是自己能掌控的;E指的是Earned Media,就是那种不属于你,但你也没花钱,别人自发帮你传播的,这可是传播的最高境界呢。现在的微博、微信朋友圈呀,就是被移动互联网放大了的赢得媒体。产品好到让用户忍不住发朋友圈,其实就是获得了大量的“赢得媒体”。
运用:如何利用口碑经济的逻辑,获得免费的“赢得媒体”?
第一点呢,得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做好产品,要不断和用户交互、测试,把产品做到让用户觉得好得不得了,要是不发朋友圈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朋友那种程度。这可得下大力气去做呀,不然的话,口碑经济这块红利可就和你没关系啦。
第二点,可以在产品里特意加上一些值得传播的元素,比如“出钱请5个朋友免费阅读”呀,“今天走路的步数,击败了93%的好友”等等这类的。
第三点呢,也可以适当用一些激励政策,就像前面提到的赠送课程那样,像饿了么、大众点评、滴滴打车这些,消费完都可以分享红包给朋友呀。
小结:认识口碑经济
口碑经济呀,其实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因为传播成本大大降低了,那些好到让用户忍不住发朋友圈的产品,就可以通过大量几乎免费的赢得媒体,获得巨大的流量,同时还能提高转化率的这么一种商业现象。
运用的方法呢,首先产品得真的好;其次,可以试着在产品功能之外,增加一些传播元素;最后,适当的奖励能增加传播的动力。
总结一下就是:在互联网时代,掌握口碑经济的玩法,或许就能让你的产品在传播中脱颖而出,你准备好了吗?
以上内容基于《刘润·5分钟商学院》学习所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