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|回复: 0

《揭开金融创新背后的本质——“风险买卖”》

[复制链接]

47

主题

1

回帖

238

积分

版主

积分
238
发表于 2025-7-19 22:13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《揭开金融创新背后的本质——“风险买卖”》

       在当今这个时代呀,很多在传统金融机构工作久了的小伙伴,心里可能都琢磨着出来创业呢。可问题来了,做啥好呢?前段时间吧,“互联网金融”那可是火得一塌糊涂,可没过多久,这热度就下去了,紧接着“科技金融”又流行起来。但光听这些名字,是不是感觉有点虚头巴脑的,让人心里直犯嘀咕:到底该选啥作为创业的切入点,又该怎么迈出这创业的第一步呢?

       其实呢,过去三年里,有这么一位老师呀,给好多银行、保险、基金、证券公司的高管讲授过“互联网 + 金融”的课程,还担任了一些金融机构的战略顾问,帮着它们发展呢。有些大银行甚至请这位老师去了十好几次,就盼着能让自家所有的核心层都听听这方面的见解。

       这位老师常说呀,越是在这种变化快得像坐过山车一样的时代,咱们越得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上去。那金融的本质到底是啥呢?

       先来说说“互联网金融”这个概念吧。简单来讲呀,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那种有着更高效的“风险买卖”模式的金融形式。要知道,金融的本质这东西可从来没变过哦,只是现在呀,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越来越多了,觉得自己能无视这个本质,可真的能行吗?

       接下来看看具体的运用,也就是更有效的“风险管控机制”这方面。

       就拿之前的例子来说吧,自从美国的P2P公司Lending Club出名之后呀,咱中国就一下子掀起了P2P的热潮。好家伙,几千家P2P公司就像那春雨后的春笋似的,一夜之间全冒出来了。可这风一吹呀,就跟那大风扫过春笋地似的,这些公司关门的关门,老板跑路的跑路,最后都被连根拔起了。这是为啥呢?

       这里面就涉及到金融是一种典型的“风险买卖”生意这个事儿了。P2P公司呢,本来应该是依靠更有效的“风险管控机制”,把借钱人不还钱的风险,从出借人手里给买走的。可悲哀的是呀,好多P2P公司根本就没有这个机制,就敢大着胆子开业。这不,做得越大,最后死得也就越快咯。

       再来看两个场景哈。

       场景一:假如微信要做P2P呢。比如说吧,有个人今天想借1万元钱,愿意给出8%的年化利率,而且是10天就归还,还按天计息呢。这时候就有人想了,年化利率8%,可比放在银行划算呀,可心里又担心,万一这人借了钱不还可咋整呢?

       这时候微信就出来说话啦,说这样吧,那就拿这人在微信里和他沟通最多的20个朋友的沟通权利来做抵押,看看行不行呢?

       等到10天过去了,不管啥原因,这人没来得及还钱。那既然之前已经授权了呀,微信就可以给这和他联系最频繁的20个人发个消息:你们那个朋友呀,欠了人家1万元钱,到现在都没还呢,你们不是他好朋友嘛,能不能帮忙提醒他一下呀?

       这20个人呢,可能是他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,或者是商业伙伴,甚至是客户呢。他们要是收到这消息呀,说不定心里就会想,哎呀,这家伙连1万元都还不起呀,本来还打算和他做生意的,这下都得再考虑考虑了。

       这时候可能有人就会问了,啥叫信用呀?其实这就是信用咯,这些人可都是他最怕在他们面前失信的呀。

       那会不会有人想着串通这20个人呢?要是借的是1个亿,可能还真有人会提前半年就和这20人商量好,都别和别人聊,只和自己聊。等半年后拿到1个亿,21个人一块儿消失。但要是只借1万元呀,一般人可不会这么干的。毕竟每一个风险呀,那可都是有它的代价的。

       场景二:再说说按公里数来买的汽车保险这事儿。

       以前买车险的时候呀,每到那个时候,就会有人打电话过来,跟你说盗抢险多少呀,第三者责任险多少呀,一下子就能算出保费来。可大家想想啊,比如说有个人一年得在天上飞100多次,200天不在上海,那辆车几乎都不开,可和那些每天都开30公里上下班的人,却要交一样的保费,这合理吗?显然不合理呀,对于那个不咋开车的人来说,交的保费可就太贵了,这说明之前那种“风险买卖”的模式是有问题的。

       现在呢,有一种叫OBD的设备,可以放在车里监测行车数据。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呀,以后买保险就不用按照年来卖了,而是可以按照公里数来卖。开车多的人呢,那肯定就得多交钱咯。要是车一年都没开,其实就只该交停车费,一分钱保费都不该交才对呢。这就有意思了,那每公里交多少钱呢?这就得按照你的行车习惯来定价啦。开车习惯好的人呢,保费就应该便宜些;要是开车习惯差的,比如到了路口,打着左转向灯却向右转的人,那保费就应该多交些。

       不管是按照公里数来买保险,还是按照行车习惯来定价,不管你把它叫做互联网金融,还是科技金融,其实本质上都是根据数据,用一套更有效的“风险买卖”模型,把车主的行车风险给买走。这样一来,车主能更省钱,保险公司也能更赚钱呢。

       最后小结一下哈,金融的本质呀,就是“风险买卖”。不管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,还是科技金融,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所谓的“新金融”,都得基于更高效的“风险买卖”模型才行。要是不这样呀,不管它名字叫得多好听,那都只有死路一条哦。

       总结一下就是:了解金融本质,才能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中找准方向,不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给忽悠咯。

       以上内容基于《刘润·5分钟商学院》学习所得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安工大校友网 ( 沪ICP备15005568号-7 )

GMT+8, 2025-7-31 14:29 , Processed in 0.01390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