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9|回复: 0

《你所不知道的“概率偏见”,悄悄影响着你的判断》

[复制链接]

49

主题

1

回帖

248

积分

版主

积分
248
发表于 2025-7-4 00:07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《你所不知道的“概率偏见”,悄悄影响着你的判断》

       假如参加一个节目,有幸获得上台抽奖的机会。台上摆着A、B、C三个道具门,而一辆崭新的特斯拉就藏在其中一扇门后面哦,要是猜对了,就能直接把车开走啦。

       每个门后藏着车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呢,假设选了B门(这里顺便提一下,就像之前了解过的价格锚点里提到的“避免极端”那种情况哦)。这时候,主持人会打开另外两扇门中的一扇,结果是空的哦。然后主持人还额外给了一次改变选择的机会,那这时候是坚持选B门呢,还是换成另一扇没打开的门呀?

       大家会怎么选呢?据统计呀,大部分人会选择不换。他们的理由是,现在不就剩下两扇门了嘛,感觉特斯拉在每扇门后的概率应该是各占一半,也就是50 : 50呀,既然选啥都好像差不多,那就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,坚持最初的选择呗。

       嘿,不过得说,大部分人在这儿可都答错啦。正确的做法其实是:换!要是从B门换成另一扇没打开的门,抽中特斯拉的概率可是会提升一倍哦。

       限于篇幅呢,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数学推理啦。数学好的同学不妨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一下推导的逻辑呀,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挺惊讶的:为啥呀,这和咱们的直觉完全不符嘛!

       接下来讲讲“概率偏见”这个概念哦。

       其实呢,咱们的直觉和客观存在的概率常常是对不上号的。行为经济学家把人类自己心里认为的那种概率,叫做“心理概率”。而这个“心理概率”和客观概率要是不吻合,就产生了所谓的“概率偏见”。

      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。比如说,要是问在一个家里,假设家务活总共算有100件的话,那平常自己做了多少件呢?大家可以认真算一算,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地把自己做的件数记下来,然后再把自己的答案和另一半的答案加在一起看看是多少。调查发现哦,这个结果通常是远远大于100件的呢。

       再比如,去问一个喜欢在朋友圈晒娃的妈妈,说她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可爱呀,估计80%以上的妈妈都会说,那肯定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呀,至少也是其中之一吧。可是呢,如果真有可爱的衡量标准的话,按照统计学来讲,其实全世界有一半的娃,都是在平均可爱水平以下的哦。

       从这些例子就能看出来,大多数人对于比率和概率的感觉呀,确实是存在问题的。

       那这种“概率偏见”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呢?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、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·卡尼曼就归纳出了三个原因哦。

       第一个原因是“代表性偏差”,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,其实说白了就是“以偏概全”啦。比如说,发现身边几个好朋友都是双鱼座的,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和双鱼座的人比较合得来。这事儿可能看着没什么大影响,但其实也是一种以偏概全呀。就像在赌场里,要是连着赢了三把,就觉得今天运气特别好,要是因为这个就坚持继续玩下去,那“代表性偏差”可就要让真实的概率来给你一个狠狠的教训啦。

       第二个原因是“可得性偏差”,这名字也不好记呀,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“眼见为实”那种感觉。比如说,一旦飞机失事了,肯定会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,这时候呀,很多人就会觉得飞机好像特别危险。但实际上呢,要是论每公里的死亡率,坐飞机可比坐汽车安全22倍呢。

       第三个原因就是“沉锚效应”啦,这名字同样拗口,咱们可以把它叫做“先入为主”。就是说呀,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一些人的喜好判断,或者对一些事情好坏的判断,甚至会让我们的判断脱离现实,变得很难改变。比如说,要是第一个交的男友是个渣男,可能就会觉得: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。

       那了解了这些之后,在做决策的时候,尤其是商业决策,怎么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呢?

       一方面呢,要学好数学,特别是概率与统计方面的知识哦。要是有办法去验证客观概率的,那就得靠数学来帮忙啦,可别光凭着主观判断行事呀。

       另一方面呢,要是没办法验证客观概率,那也别太相信自己的主观直觉啦。可以去问问专业的顾问呀,或者多听听身边朋友们的建议,用他们的人生经历来中和一下自己那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哦。

       最后呀,给大家再举个例子哦。斯坦福大学有18个系,每年都要通过抽签来决定一些场地的优先使用权。心理学系就想出了个妙招,他们制作了18张抽签纸,让别的系先抽,自己最后抽。结果呢,连续8年,心理学系抽到的不是第1,就是第2。大家都很纳闷呀。其实呀,心理学系的绝招就是,把第1和第2这两个签,放在18张纸的第1张和最后1张,利用大家“不会这么巧,正好在第1张吧”这种概率偏见,把这两张好签留到最后。瞧瞧,斯坦福这里面可都是套路呀。

       那大家呢,在面对各种情况的时候,打算怎么去利用或者规避这种“概率偏见”呢?不妨也来试试哦,说不定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儿呢。

       以上内容基于《刘润·5分钟商学院》学习所得。

       总结语:认识“概率偏见”,能让我们在判断和决策时少走弯路,多一份理性哦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安工大校友网 ( 沪ICP备15005568号-7 )

GMT+8, 2025-8-2 15:01 , Processed in 0.025964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