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产品定价的门道:卖贵还是卖多?》
《产品定价的门道:卖贵还是卖多?》嘿,小伙伴们!假如你创业搞出了一款产品,成本价是300块,这时候就有个超重要的事儿得琢磨啦,那就是这产品卖给谁呀,卖多少钱合适呢,到底该咋定价呢?有两种选择摆在眼前哦,一种是把这成本300块的商品定价到3000块去卖,另一种呢,就是只卖330块,你会咋选?
可能不少人会想,那肯定选3000块呀,要是消费者能接受高价,为啥要卖便宜呢?但其实呀,这里面可有一套严谨的商业逻辑呢,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讲讲这背后的门道。
先来说说一个叫“价量之秤”的概念吧。一家公司要能存在下去,前提得是能赚钱呀,怎么才算赚钱呢?就是商品的毛利乘以销量,只要这个结果比经营成本大,那公司就盈利啦。那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?简单来说,就两条路,要么尽量提高每件商品的毛利率,也就是让每件商品赚的钱更多,这就好比把东西卖得更贵些;要么呢,就是扩大商品的销量,多卖出去一些产品。
接下来咱们看看具体的例子哈。这世上有个行业呀,那可真是把所有的“砝码”都加到了卖得更贵那边,啥行业呢?就是奢侈品行业啦。给大家讲个事儿,据说曾经北京新光天地有个很有名的奢侈品专卖店遭贼了,店长报警说一个价值2万多的包被偷了,可最后警方都没刑事立案,为啥呢?因为那个包的进价也就几百块钱呀,这差价可够大的吧。还有钻石行业也是这样哦,有个消费者拿着花10万块买的钻石去典当行典当,结果典当行就只给估了2万多的价。
再说说那些把重点放在销量上的行业情况哈。
先看应用场景1,在美国有个特别大的连锁会员超市叫做好市多(Costco)。这超市规模挺大的,不过里面的商品品类倒不是很多,而且每一个品类的商品都是老板亲自挑选的呢。这么一来呀,每一件商品的销量都大得很,所以它就能从厂家拿到特别便宜的特价。它所有商品的加价率大概也就6%或者7%,最高不超过14%呢。
还有应用场景2哦,小米充电宝大家都知道吧。它用的是高品质的电芯,外面再配上工艺很不错的铝合金外壳,可零售价才69块,这差不多是当时市场价格的1/3呀。就这么把砝码加到了“价量之秤”的销量那一端,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呢,据说这款充电宝都卖了将近5000万支啦。
那说到这儿,到底该卖得更贵,还是卖得更多呢?这里给大家三点小建议哈。
第一点呢,得根据产品的性质来判断。比如说,如果产品是以情感因素为主导的,或者是以那种不可替代的技术为亮点的,那你就可以考虑把手里那些能决定定价的“砝码”,往提高价格这边放放哦。
第二点呀,要是你选择以销量为商品模式,那你可得好好确认一下这个市场哦,得看看它是不是有足够的容量,还有消费者的消费频次是不是够高。换句话说呢,就是要确定降低价格之后,是不是真的能让销量有很大的提升呀。
第三点呢,当你打算选择以毛利为商品模式,也就是想靠提高价格来盈利的时候,你也得确认一下支撑这个价格的品牌溢价,是不是已经被消费者接受啦。
总结一下就是,产品定价可不是随便拍脑袋的事儿,得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,找到最适合自己产品的定价策略呀。
以上内容基于《刘润·5分钟商学院》学习所得
页:
[1]